睡眠训练、无良机构、无知妈妈:痛心愤怒,这3点更要记住!
欢迎点击上方“澳洲妇幼Dr韩”加关注 ↑
前几日,汕头一位不足4月龄的宝宝不幸离世。从网络上流传的聊天记录、视频来看,当事人妈妈被某机构鼓励让孩子趴着睡,悲剧发生时,孩子正在趴着睡眠训练过程中,而妈妈竟然是眼睁睁看着全过程。
一条鲜活小生命的逝去,令无数网友痛心惋惜,更有愤怒:愤怒机构无良,愤怒妈妈无知。而因为这个悲剧,睡眠训练也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睡眠训练,其实从来都是一点就炸的话题。网络上大抵有支持睡眠训练和反对睡眠训练两个“派系”。
(网络上流传的这次悲剧视频截图)
在痛心、愤怒过后,关于宝宝睡眠和养育,作为一名普通家长,我们能做什么呢?要记住以下3点。
01
安全是底线,要上纲上线
脱离了安全原则,一切都是空谈,因为孩子的命是最重要的。不论是睡眠、喂养还是养育,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喂养上我们要注意窒息风险、食物中毒;在养育上,我们要注意出门坐安全座椅,要提防生活中的各类坠落、溺水、烫伤烧伤等风险。不要觉得发生睡眠意外或者其他意外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了就是100%,是一条生命的代价。
对于睡眠,不论你支持还是反对睡眠训练,以下安全原则建议通读并背诵!
1、周岁内仰卧位睡
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不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在周岁内都应该仰卧。健康的孩子应该仰卧,一岁内有胃食管反流病的孩子同样建议仰卧位,伏趴的姿势只可以在清醒时且在大人监护下尝试。但对于一小部分胃食管反流合并上呼吸道畸形问题的幼儿,则需要医生做个体化评估。
仰卧位入睡,如果睡觉过程中孩子自己翻身了怎么办?
如果孩子能够来回自如的翻身而出现侧睡或者趴睡,家长可以不用特意把孩子翻回来,但需要保证孩子睡觉的床里没有枕头、散在的被褥、床围、毛绒玩具之类会增加孩子窒息风险的物品。
刚刚发生的这起悲剧,四月龄不到的宝宝,伏趴着进行睡眠训练,这显然是与睡眠安全原则相违背的,也是绝对错误的!
2、与父母同房不同床
孩子和大人同房不同床的睡眠方式,应该持续到出生后至少6个月,如果能到一年就更好。只有在喂奶或者安抚时才能抱孩子到大人床上。
一些妈妈可能会担心另外一个问题,半夜把宝宝抱到大人床上喂夜奶,万一睡着了怎么办?其实这种状况确实是很危险,婴儿喂奶时发生意外死亡的报道也是时有看到,国内国外都有。
(网络截图)
为了降低风险,喂夜奶时大人床上也应避免有毯子,枕头或者其他的柔软物件,一旦醒来,要第一时间将宝宝放回到自己的小床或者摇篮。
当家长与婴儿一起在沙发,扶手椅或者躺椅等地方一起躺着休息,或者喂奶时,一定要注意保持清醒,永远不能让婴儿在这些环境中睡着,因为这些地方有极高的睡眠意外死亡风险。
在网络上,有一部分人支持母婴同床,他们的理由是没有同床睡影响亲子关系,孩子没有安全感等。其实,亲子关系的好坏和安全感的有无并不是通过是否同床睡就可以断定的,我们没必要因为这些似是而非的顾虑而妥协安全原则,有兴趣了解的家长可以看看
《分床睡和分房睡,孩子多大最合适?3岁前分床,5岁分房,真的吗?》
3、周岁内,孩子床上不要有任何可能遮挡头面部的床品、衣物或玩具
家长们注意了!除了以上几样东西,市面上各类婴幼儿睡眠相关商品层出不穷,而且喜欢宣扬一些特殊作用和功效。为了宝宝的安全起见,拒绝使用各类定型枕,隔离垫,或者其他的宣称可以帮助固定姿势(比如睡姿或者头位),能帮助孩子和大人同床时互相隔离的产品。
我们面对眼花缭乱的产品无从选择时,最好的做法是回顾一下安全睡眠的基本要点,只要与这些原则相违背,那不管产品功能介绍有多神奇,都要拒绝使用。这也是有活生生的例子存在的。
(网络截图)
4、无烟环境
婴儿暴露于吸烟环境是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婴儿与吸烟的家长同床,即使家长没在床上吸烟,睡眠意外的风险也会增高。
与吸烟类似的另外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就是饮酒或者服用有镇静作用的药物。家长喝酒或使用违禁药品,与婴儿同床睡觉时,会使孩子面对极高的睡眠意外风险,因此,喝了酒或者抽烟的家长,一定不可以和孩子同床睡。
5、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另外还有研究表明纯母乳喂养的保护性高于混合喂养,而纯母乳喂养或者混合喂养的保护性都高于其他喂养方式。
6. 避免过热
02
学会观察孩子、判断需求
兼顾好孩子和自己的舒适度
以睡眠训练这个一点就炸的题为例,认为睡眠训练就是让孩子哭,狠狠心就是训练,忽略孩子需求,甚至在错误方向上强行训练,那是折磨孩子,也是折磨自己。网上关于睡眠训练的争论,有时候可能连睡眠训练具体是什么都没说清楚,大家就在站队支持或者反对了,这样讨论自然很难有建设性成果。与其争吵辩驳,还不如多花时间观察自己的宝宝。只有读懂孩子,才能更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比如,孩子睡前哭闹,是什么原因?困过头了吗?那我们要怎么帮助宝宝入睡?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还是因为饿了,热了、冷了、尿片脏了……每一位家长都需要学着观察和读懂孩子,只有读懂孩子,才能更及时的满足宝宝的需求,更好的照顾孩子。关于宝宝哭,你可能需要这篇:
养孩子是十分个体化的事情,每个人育儿的理念都不同。不管掌握了多么完美的理论,回到现实中,我们是养自己家的孩子,兼顾好孩子和自己的共同舒适度,没必要照搬理论甚至没法完全照搬理论而让自己焦虑,折腾孩子和自己。
另外,还想提一下的是:
热心家长的个人经验分享,我们可以了解,可以参考,但是没必要强求自己和宝宝模仿或套用。而对于分享成功经验的人来讲,也不没必要以自己的成功经验为标准来评判他们养育方式的好与坏。我个人非常不赞同以自己为标准,对他人的养育方式指指点点,甚至攻击和嘲讽。育儿分享和互助,要注意边界。
03
把握科学的大方向
不要过于纠结细节
科学的大方向怎么知道呢?没有捷径,没有科学丸,吃下去就变科学。虽然当父母不需要上岗证,也不需要考核,但要做科学的父母,还是有门槛有难度的。做科学的父母,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学会查证,懂得思辨,不人云亦云。
其中,懂得思辨非常重要,比如不是所有宣称自己是科学的机构或个人就是科学,科学有时候只是被当成营销口号罢了,需要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和独立思考来分辨。这次事件的当事人妈妈,假如有储备过婴儿安全睡眠的知识,也许就避免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为什么不要纠结于细节?因为没必要让自己太焦虑;睡眠、喂养、养育上,需要上纲上线的也就是安全原则,其他的很多时候都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难免会遇上一些贩卖焦虑的人,他们免费提供焦虑,高价卖你产品。为了不焦虑,为了不交智商税,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我们需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把握好科学的大方向,不纠结于细节。
说了那么多,是因为前几天那位不幸离世的宝宝才有的感触吗?并不是。以上类似的话,我已经在自己的微信和微博反反复复讲了5年了。而且就在那个孩子出事前不久,我还发了这么一条微博。
很多重要又有用的知识都不是全新的
只是很多人可能看不到
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篇文章,让悲剧更少一点
往期推送
设置星标,不再错过我的推送:
1. 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澳洲妇幼Dr韩”
2. 点击右上角“...”
3. 点击“设为星标”
长按关注,阅读更多喂养|睡眠|养育|孕产科普
点“阅读原文▼”,可咨询祐苗医生